东方网记者项颖知7月31日报道: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30日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城市更新在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功能布局、促进转型发展、强化韧性安全、传承城市文脉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王桢介绍,2022年上海在成片旧区改造完成后,加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从2023年至今年6月,申城零星旧改完成29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7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认定44个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完成391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8044台。
在“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方面,黄浦江、苏州河岸线贯通超过100公里,推进还岸于民、还绿于民。世博文化公园、普陀岸线公园二期、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等均建成开放。2023年至2025年6月,全市新增公园超300座,累计达到1013座,完成“千座公园”计划,其中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城市发展空间扩容提级方面,上海实施了产业用地“211”行动,从2023年至2025年6月完成61.8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处置。上海积极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同时加快商业商务区更新改造,完成了小陆家嘴等10个试点商务单元更新提升方案。
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方面,从2023年至2025年6月上海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322公里,实施老旧燃气管道改造超1475公里;建成260个“美丽街区”,12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化空间对外开放。此外,申城持续深化完整社区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不断补齐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服务设施。
本月中旬,党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将“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八项主要任务,并要求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对此,上海要求要把“城市更新”作为落实城市总规、推动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同时要求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注重解决好安全、居住、公共服务和职住平衡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王桢介绍,按照《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6—2028年)》,上海将于明年全面启动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2027年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继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加快推动商业商务提升活力,促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推动“一江一河一带”功能融合和品质提升,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抓好年度工作落实。每年编制城市更新年度重点工作,做好目标细化分解,确保完成城市更新各项任务。
“我们将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从规划、评估、征询、启动到建设的市民参与机制,让群众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更新。”王桢表示,相关部门将致力于寻求利益平衡最大公约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文中配图: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上海温室花园,柏可林2025年7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