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2025肥胖防控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年会召开:全球智慧共筑肥胖防控新格局

   2025-07-18 kongyu940
核心提示:特色1: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论坛 作为本届大会的特色专题论坛之一,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论

特色1: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论坛 

作为本届大会的特色专题论坛之一,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论坛聚焦专项科研进展与协同机制建设。论坛由王友发教授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闫银坤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王友发系统介绍了专项总体布局与战略意义,并重点阐释其牵头的“运动干预模式和肥胖防控临床研究”项目设计与核心任务。“我国重大慢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模式与示范”项目负责人、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耀刚教授介绍了项目意义、研究重点、实施路径与阶段成效。“运动干预模式和肥胖防控临床研究”青年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黄涛教授进行了项目阶段进展汇报。

之后,专项的课题负责人包括王敬博、李红娟、王惠君、孙晓敏、闫银坤与曾志嵘等专家相继分享研究进展,涵盖干预模式优化、儿童群体管理、数据平台建设等核心内容。

在论坛之后召开的闭门会议上,专家们就数据共享、平台研发与高水平成果产出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明确方向。

图片

闭门会议部分专家合影

特色2: 国际组织论坛聚焦儿童群体,探讨肥胖全周期防控

大会期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西安交通大学王友发教授任共同主席。

 在致辞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强调营养干预应贯穿生命早期至青少年阶段,关键在于“吃得对”而非“吃得少”。常素英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健康与发展处处长Ali Shirazi发言,她指出当前儿童肥胖防控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家长对“胖即健康”的误区普遍存在;二是公众营养素养不足;三是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营销缺乏监管。

图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论坛专家合照

论坛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Alison Feeley 博士建议亚太地区“卫生、教育食物、社保、水和环境卫生”五大系统联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米杰教授基于流调数据,强调肥胖儿童代谢异常疾病负担显著,提出儿童肥胖“早期筛查—精准评估—多学科干预”策略。北京大学张娜副研究员预警中国肥胖的经济负担,提出五项最佳干预措施及其经济获益。中疾控高超研究员详解中国营养素度量模型,为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在多方协作实践方面,中国疾控中心刘爱东研究员阐述“中国营养校园项目”成效,北京顺义试点中学生含糖饮料消费下降 57%、超重率稳中有降。中国疾控中心张倩研究员以江西信丰县试点项目为例,阐述县域儿童肥胖防控。信丰县副县长林蓉展示“三个三工作法”,形成“政策驱动—技术支撑—社会参与”的县域防控范式。

图片

圆桌论坛专家合照 

随后,由北京大学宋逸教授与常素英博士主持圆桌论坛,聚焦“构建健康食品环境的多部门协作路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毕重军、中疾控张倩等嘉宾,围绕多部门协作等议题热烈讨论。专家强调,政府应主导搭建双向互动机制,凝聚多部门合力;各部门需打破思维壁垒,以儿童营养健康为先;借鉴河南信阳食育推广案例,带动全国行动;研究机构要输出专业成果,为政策提供依据;最终构建“政策—科研—服务”联动机制,为儿童打造可持续健康食物环境。论坛以“科学循证、实践导向、全球视野”为基调,为“健康中国2030”儿童营养专项行动提供重要参考。 

大会期间,世界肥胖联盟-国际糖尿病联盟(WOF - IDF联合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张玲教授、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赵成茂院长任共同主席,围绕肥胖防控核心议题深入交流。

国际糖尿病联盟医学教育顾问薛丽娜介绍 2025 年世界糖尿病大会肥胖前沿议题、成果及趋势。世界肥胖联盟前任主席 Donna Ryan 解析肥胖预防策略挑战与治疗方案。河北医科大学马玉霞分享间歇性禁食新模式。山东大学席波揭示儿童期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张建端全面梳理中国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控策略。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王旭峰展示营养食育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中的实践探索及收效。

图片

WOF-IDF联合论坛专家合照(部分)

特色3:高原环境暴露和健康论坛,助力区域健康均衡

大会期间,第2届高原环境暴露和健康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天津医科大学李卫东教授和青海大学彭雯教授任共同主持,聚焦高原环境中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从气候变化与健康风险升级出发,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梳理了全球气候变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以红细胞缺氧感应器为切入点,中南大学夏阳教授阐述其在高原适应和肥胖代谢紊乱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聚焦环境污染物双酚S的跨代健康效应,南京医科大学顾爱华教授团队提示污染物暴露对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长期风险。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南方科技大学梁凤超研究员分享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进展。围绕高原藏族人群肠道菌群与心血管代谢健康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施琳副研究员介绍青海高原人群存在特异性肠道微生物菌群。

图片
图片

论坛主席李卫东教授和彭雯教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色4:探讨肥胖防治医学实践,强化多学科协作与精准管理

大会期间,“肥胖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论坛”“肥胖和相关慢性病论坛”及“营养健康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汇聚临床营养、内分泌代谢、老年医学、运动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围绕肥胖及其并发慢病的精准防治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我国肥胖防控实践和慢病管理建言献策。

“肥胖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蒋伏松教授与青海省中医院蒲蔚荣教授共同主持。论坛上,陈伟教授系统解读新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罗樱樱教授强调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需因人施策,最大耐受剂量可能带来更优疗效。丁浩恩教授指出,基础代谢率低人群应通过高蛋白饮食及抗阻运动提升肌肉量,结合热量测定精算能量需求。张俊清教授介绍多中心照护模式在超重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成效。崔巍教授提出阶梯治疗结合精准医学和医保政策支持,是提高治疗可及性的关键。

“肥胖和相关慢性病论坛”由三亚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副院长李贵湘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总医院副院长马富兵副院长共同主持。论坛上,冉兴无教授介绍“虚拟病房”在住院血糖管理中的实践,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成本。张永红教授基于CATIS研究,分享脂代谢与卒中预后研究进展。陈燕铭教授介绍“3+N”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推动肥胖代谢病的全周期干预。杨菊红教授探讨体重维持的数字化管理,剖析体重反弹的多因素机制。刘新灿教授强调达标降脂对心血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推荐强效联合治疗与单片复方策略。

“营养健康论坛”由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红教授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心血管学科带头人陈云国教授共同主持,聚焦营养与公共健康研究。论坛上,刘烈刚教授探讨内脏脂肪-脑轴机制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邵兵主任分析含氟液晶化合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包巍教授阐述孕期肥胖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孙桂菊教授介绍肌少症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钱旭教授解析植物化学物防治慢病的作用机制,胡毓诗教授探讨针刺干预的神经调控机制。

三场论坛吸引众多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精准管理是提升肥胖及相关慢病防治水平的关键路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