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以色列的“失控”与美国的“沉默”
长久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一直备受争议。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以色列似乎正在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一向高调的美国却选择了出人意料的沉默。
记者喋血:以色列空袭下的新闻自由悲歌
8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南部汗尤尼斯市的纳赛尔医院发动空袭。据报道,以军先是轰炸了医院的手术室和宿舍,随后又对外部楼梯进行了补射,造成至少20人死亡,80人受伤的惨剧。令人震惊的是,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五名记者也在死者之列。他们当时正在赶往第一轮空袭现场进行报道,却不幸遭遇了第二轮精确打击。这场意外事故,如同残酷战争片中的情节,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
国际舆论哗然:媒体与政要的严厉谴责
美联社和路透社这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巨头,罕见地联名致信以色列政府,措辞严厉地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谴责,强调记者受到国际法的保护,要求以色列军方对此事给出明确的解释。联合国、埃及、德国、法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也纷纷下场,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强烈谴责。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公开斥责这一行为“不可容忍”。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近期刚刚承认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处于紧张状态。
以方的苍白辩解与累累“前科”
面对如潮的批评,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仅仅轻描淡写地表示“不针对平民”,并声称将进行内部调查。内塔尼亚胡办公室的回应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仅仅用“悲剧性意外”来搪塞。如此回应,似乎完全无视了自去年10月冲突以来,已有超过240名巴勒斯坦记者在以军枪下丧生的事实。仅仅在8月初,半岛电视台的五名记者也遭受了类似的袭击。巴勒斯坦记者联合会的数据和半岛电视台的指控表明,这绝非简单的“误炸”,而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定点清除”。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记者似乎已成为战场上高危人群。
美国的罕见沉默:利益至上的霸权逻辑
然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美国的沉默。以往,每当以色列采取行动时,美国要么公开支持,要么为其辩护。但这一次,白宫和国务院却选择了集体“静音”,既不批评,也不表态,更不谈人权。这种罕见的姿态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首先,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战略中的重要盟友,批评以色列可能会影响两国关系。其次,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亲以势力,拜登政府不敢轻易得罪。最后,一旦批评以色列,美国一直以来标榜的“人权卫士”形象将彻底崩塌。
虚伪的双重标准:利益之下的新闻自由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强调,记者和医护人员必须受到保护。德国表示震惊,埃及强烈谴责,法国怒斥…… 唯独美国,选择了沉默。这种双重标准,令人不齿。
以色列炸死记者,触碰的是国际法的红线;美国装聋作哑,暴露的是霸权逻辑的虚伪。所谓的新闻自由,所谓的人权至上,在利益面前,不过是空洞的口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