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士兵突击》:我的精神自治

   日期:2025-08-24    作者:pt4a6 移动:http://www.soyinfo.com/mobile/quote/7.html

荣誉室的玻璃柜里,九十八枚铜章排成雁阵,最旧的那枚还沾着南昌的硝烟味。“军旅”两个字,裹着九十八年的风沙向我们走来。在这一段金色的时光里,一部《士兵突击》让许三多扛起“不抛弃不放弃”的执念匍匐前行,同时,也让许多人对“军旅”种下了执念。国防部数据显示,《士兵突击》播出次年(2007年),全国征兵报名人数飙升23%,在某军校的调研中,65%的学员入伍动机中包含“许三多精神”。由此可见,这部优秀的电视剧,悄然铺就了一代人的精神自治之路。


图片


草原五班哨所的荒芜,是《士兵突击》最精妙的时代隐喻。四名士兵在“鸟不拉屎”的边境地带虚掷光阴,打牌、抱怨、任军靴蒙尘——直到许三多出现。他俯身搬石修路的背影,恰似西西弗斯推石的现代翻版。但编剧兰晓龙在此埋下反讽:当战友讥讽“修路给谁看”时,许三多答:“路不该在这里吗?” 这声反问刺穿了功利主义的迷雾,暴露出当代精神荒原的本质:意义感的消亡从不源于环境贫瘠,而始于对存在本身的怠惰。  


导演康洪雷将农耕文明的基因注入许三多的血脉。这个被父亲称作“龟儿子”的农村少年,把修路视同耕种:不追问麦穗为谁垂首,只坚信土地不负锄犁。当水泥路面最终绽放在荒原,镜头俯拍那朵用石子嵌成的五瓣花,恍若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最卑微处,生命以最原始的韧性镌刻永恒。荒原由此成为存在主义的试验场:当集体沉沦时,个体能否在虚无中犁出意义的垄沟?  


图片


许三多与成才的镜像关系,构成全剧的哲学脊柱。成才携带当代社会的生存法则闯入军营:精于计算、目标明确、善用技巧。他的枪法如手术刀精准,却在老A选拔终点前抛弃战友,将“不抛弃不放弃”异化为竞技口号。而许三多的木讷恰似道家“大直若屈”的活注:转单杠333次至昏迷,非为荣誉,只因“班长说这样能给连队挣分”;独守钢七连空营半年,仍坚持每天唱军歌整内务,把纪律内化成呼吸的节律。  


袁朗的审判揭开更深层真相:“你要走的路比许三多长得多”。这判词点明现代性困境——聪明人往往被自身的复杂性反噬。当成才在草原五班将靶场整顿如钢七连,焦灼目光仍紧锁领导是否看见;许三多修路时却如老农般专注,汗滴入土声即是意义回响。二者的分野恰如柏林论自由:成才追逐“积极自由”(征服环境),许三多恪守“消极自由”(不被环境腐蚀)——前者易沦为欲望的奴隶,后者方是精神自治的起点。  


钢七连解散仪式,是全剧最富诗意的精神断乳。当“装甲猛虎”的旗帜缓缓降下,骄傲如高城者涕泗横流,唯有许三多静默如钟。此后的半年独守中,他在空荡营房每日重复出操、擦拭战车、与空气对话。导演用长镜头凝视这场孤独修行:晨光爬过他军装笔挺的脊梁,脚步声在廊柱间撞出清冷回响。  


图片


这绝非犬儒主义的妥协,而是存在主义的觉醒。许三多将集体赋予的信念内化为生命本体,恰似蝉蜕去空壳却获得真正的翅膀。当他在老A选拔中背负成才蹒跚前行,那句“七连的人不抛弃朋友”的嘶吼,已非对组织的盲从,而是个体价值的选择。而伍六一拉响弃权弹的瞬间,悲壮如古希腊悲剧:曾经视荣誉为生命的兵王,终在断腿处悟得“舍”即是“得”——精神超越肉身的刹那,青铜淬火成钢。  


康洪雷曾直言:“许三多骨子里流淌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基因”。剧中反复出现的“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实则是土地伦理的现代表达。许三多修路如农人垦荒,守营房似守祖坟,待战友若护秧苗。当史今退役前眺望天安门泪流满面,许三多砸碎超市为他买“前程”时,农耕文明的“义利之辨”在此熠熠生辉。  


图片


反观当代社会,犬儒主义者诟病许三多是“权力的螺丝钉”,却忽略其精神自治的本质。许三多的“服从”非因驯化,恰如庄稼顺应四季——他将军规内化为生命韵律,在纪律中觅得大自由。袁朗最终收纳许三多与改造后的成才,实则是导演的双重隐喻:许三多是文明的根脉,成才是进步的刀锋,二者共生方为完整的中国精神图谱。  


《士兵突击》的伟大,在于它撕碎了英雄主义的圣像画,让军旅叙事重归土地。许三多修过的路早已被野草覆盖,钢七连的番号尘封于军史档案,但那些在荒芜中开凿意义、在离散中坚守本心的瞬间,已然化作青铜铭文:真正的向前,是向心而行;最深的扎根,方抵岁月漫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