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为何钟情于“到此一游”?

   日期:2025-09-17    作者:mzmaf 移动:http://www.soyinfo.com/mobile/quote/240.html

核心提示:5月24日,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 到此一游”几个字。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然而,许多陋习也被带了出去,不文明行为令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变得每况愈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典范,但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坚守文明底线。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我们在此呼吁,请别忘记你代表的不仅是你个人,而是中国。

盘点那些令人惭愧的“在此一游”

2013年5月25日消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埃及神庙惊现中文“到此一游”(图)

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日前,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并“人肉”出这位丁锦昊是一位中学生。记者了解到,国人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屡屡发生,旅游界人士也呼吁,国人应有文明旅游的共识。

埃及古神庙被刻字续:当事孩子母校官网被黑(图)

敦煌壁画上出现“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字迹。

网贴称敦煌壁画上出现香港记者刻字(图)

南京中学生丁某埃及古庙刻字风波未平,“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微博风波再起。昨日,有南京当地媒体报道称,丁某父母对孩子在埃及文物上刻字一事作出道歉,但宋寅刻在敦煌壁画上的“墨宝”却激起网友更大的愤怒。

故宫

在故宫,文物被刻字的事件也曾发生。今年年初,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缸被人刻上了“梁齐齐到此一游”,于是气愤地将此事发到微博:“今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 到此一游 ,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粱齐齐”的不雅之举与颜先生的愤怒立刻引来公众热议,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

  帕劳

刻字不仅出现在中国景区,也发展到了国外。今年2月,影星黄渤发布微博称:“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朋友啊,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微博图片显示,该烟草为“中华”。

泰国古城

网友“仨八俩王锄大地”微博贴出,在吴哥窟拍到“杜松洲”和一位陈姓游客的刻字,在泰国素可泰古城也有这样的中国字,“这些也都算是千年古迹了,字都是刻的,擦都擦不掉!”

中国人爱到此一游,不独中华民族的象征的长城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刀刻、笔写的“到此一游”几乎布满了墙体;当你走到国内任何一个公园或自然或人工景点,类似的情况简直是无所不在。

安徽情侣在景区观赏竹上连续六年刻字表白

2013年02月25日,海南省三亚市,许多景观植物不是被刻上了名字就是写上情侣们在此山盟海誓的字样。。(图片来源:CFP)

2011年3月27日,初春的北京温暖舒适,户外爱好者攀登慕田峪附近的亓连关长城。一处指路牌的背面写着许多到此一游的名字和话语。 (图片来源:CFP)

到此一游,不仅为炫耀?

“丁锦昊到此一游”。南京一中学生把名字刻上了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联系媒体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现代快报《5月26日》)无论如何,“丁锦昊”此举对国家声誉、历史文物都造成了恶劣影响,但在对“到此一游”恶习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不妨多角度审视这一新闻事件。

马未都:中国古代名人游历名川大山的时候都会一些文字,走到哪儿都会在上面随手题词等等,后人于是把这种行为放大了。现在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历史古迹上的名人刻字,但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历史上文人留下来的笔迹是有文化价值的,我们自己写的歪七扭八的字是没有文化价值的。>>>详细

“到此一游” 被国人争相铭刻,这四个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恐怕这得追溯到86版《西游记》中的情节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台词:这5根柱子一定是撑天的天柱,相比到了天边了吧,我得留下个记号,免得那胖老头赖帐,变……>>>详细

闲说“到此一游”

执法人员:文物上刻字罚200元 不具备威慑作用

如果破坏了裸露文物,将面临什么处罚?以故宫博物院“题字”事件为例,遭刻字的大缸位于太和殿广场弘义阁前檐台基下南侧,为清宫遗存的铁缸。目前,字迹已被故宫工作人员清理,未对铁缸本身造成损伤。按照目前的法规,对于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惟一例外是长城,在长城砖上刻画、涂污,如造成严重后果,将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文物被刻"到此一游"现象频现 马未都:缺乏惩戒性处罚

我们国家按照目前的法规,对于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惟一例外是长城,在长城砖上刻画、涂污,如造成严重后果,将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罚款数额,马未都认为,目前我们国家是按照损坏物品的后果来赔偿,缺乏惩戒性的罚款,而加大惩戒力度的前提,是法律法规的支持。

禁止“到此一游”需要法律细分责任

故宫铁缸被刻"到此一游" 刻字游客或被罚款200元

处罚的力度到底应该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情况,埃及一直对蓄意破坏古迹者实施最高判处5年监禁的严厉惩罚。而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者,最高可以罚款10万美元,并判处无期徒刑。>>>详细

@笨手蛇-阿甘:世界很奇妙,有很多地方去过一次不会再去,于是有了到此一游的冲动。能否也变个角度,设个签到处?

@送你出征_待king凯旋:哎,毕竟是孩子,宽容一点吧,给孩子一点空间。

@蜗牛-ECIT:有则改之。社会该反思,教育部门更应该反思。

@墨染赣鄱:错不在孩子,错在教育和环境,人人当思之。

@蓶维风行:“到此一游”不是今天才有的,就像“厕所文化”一样,大家早已习以为常,所以很多父母都不会“露脸”干涉,直到陋习在国外爆发。我要说的是,陋习在国内的“露脸”同样应戒除,荣誉感不是只有到国外才需要!

@墨掌门:对孩子还是要多包容,不过也要注意引导教育,让他真正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模仿什么应该被谴责。

@沁梅兰馨:我们也是文明古国之一,几个字激起千层“文明”浪,孰是孰非何时休,不要宽己严人,凡事要懂得反省自律。

用文明的方式来谴责不文明的行为

南京一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留下“到此一游”的事情,让这个周末异常不平静。

“人肉搜索”一如既往地犀利,“丢脸丢到国外”、“丑陋的中国人”的指责仍然是那么地刺耳。包括孩子的痛悔和父母的道歉,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文物上刻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不文明,那么我们的态度就都是一致的:这种行为要去谴责,要去反思。谴责与反思的目的,是消除这种不文明。

黑网的、人肉的、起哄的都来“到此一游

在埃及,有35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的一座浮雕上,竟然被人刻上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大字。随后,“丁锦昊”被人肉出来,尽管家长已经道歉,但网友们依然不依不饶。连日来,关于此事的讨论俨然成为一场影响甚广的公共事件。有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对破坏文物行为处罚偏轻,应设立“破坏文物罪”严格处罚。与此同时,事件也引起了一系列“变味”的反应:黑客出动、未成年人被“人肉”、冒充当事人在网上起哄,种种乱象引人反思。

批评“到此一游”的国民课不该这么上

"到此一游":国家形象不该只让一名15岁孩子负担

党报评“到此一游”:国人两手满当 心中空荡

“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莫让“中国式陋习”走向世界

先是影星黄渤在帕劳潜水时捞到“中华”烟盒,直呼“丢不起脸”,日前又有中国乘客被曝在法航航班偷拿红酒,着实让人汗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然而,许多陋习也被带了出去,不文明行为令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变得每况愈下。

国人出境游应避免陋习“外泄”

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与日俱增,在出境游中,因不文明行为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国人陋习在境外频频上演,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而且有损国家形象。专家提醒,国人在境外应避免陋习“外泄”。

(原标题:中国游客为何钟情于“到此一游”?)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