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始终是关键一环。山阳县漫川关镇闫家店社区,作为国家级4A景区漫川古镇的核心旅游综合服务区,面临着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结构多元等复杂挑战。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3333”工作法,按照防范在先、摸排化解、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排查化解辖区内不稳定因素,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实质性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三个在前”,筑牢矛盾纠纷预防屏障,夯实党建引领根基
排查在前,抓早抓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镇党委领导下,闫家店社区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员、楼栋长亮身份、做表率,定期走访社区各角落。他们重点关注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等常见问题,今年以来,社区网格员累计走访超100户居民,成功化解早期矛盾隐患30余起。例如党员网格员祝希华,在走访中发现两户邻居因香格里小区楼道杂物堆放起争执,他耐心劝解,协助清理杂物,迅速化解了这场潜在纠纷,避免矛盾恶化,将党的工作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15282.jpg" />
宣传在前,普法先行,强化法治观念培育。社区通过宣传栏、微信群、专题讲座等渠道,开展法律法规和调解案例宣传。党员负责维护更新宣传栏,在显眼处展示法律知识与成功案例;党员干部在微信群推送法律资讯和提示。今年,社区更新宣传栏内容6次,举办讲座4场,覆盖超500人次。这些举措增强了居民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纠纷,从源头减少矛盾,彰显党建引领下法治宣传教育成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16192.jpg" />
服务在前,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社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主动对接居民需求,设立“居民意见箱”畅通诉求渠道。社区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服务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通过“居民意见箱”收集意见建议10条,解决问题8个。如居民反映小区路灯损坏,党员干部迅速组织维修,半天内恢复照明。党员干部在解决困难、协调纠纷时冲锋在前,让居民感受关怀温暖,减少矛盾发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三个联动”,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构建党建引领格局
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提升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闫家店社区在镇党委统筹下,与派出所、司法所等紧密合作,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复杂纠纷各部门快速响应联合调解:派出所维护秩序,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今年已联合化解2起复杂纠纷,如处理道路出行引发的邻里矛盾时,派出所平稳情绪,司法所讲相邻权规定,社区调解,最终促成和解。
社会联动,多元参与,拓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广度。社区积极引入法律顾问、妇联组织等第三方参与调解。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帮助当事人明晰权责;妇联从情感关怀和维权角度疏导心理,化解对立情绪。今年,法律顾问参与成功调解纠纷3起,妇联化解涉及妇女权益的家庭矛盾1起。社区党组织搭建平台,加强协作,发挥其专业优势,为矛盾化解注入活力,提升成功率,拓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广度。
居民联动,群防群治,激发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活力。社区发动党员、志愿者、“五老”人员组建“邻里调解队”,他们借“熟人效应”,以“唠家常”“说情理”架起沟通桥。党员带头,带领成员投身调解。今年,该队调解邻里纠纷4起,成功率100%。如闫家店社区柏树坪组周某与赵某因太阳能水塔漏水造成房屋进水起纠纷,组上退休老干部张某凭对双方的了解做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共担责任,化解矛盾。“邻里调解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将矛盾化解在邻里间,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党建引领下基层自治活力。
用好“三个阵地”,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创新党建引领载体
矛盾调解室化解“烦心事”,打造党建引领调解品牌。社区组建由社区干部、老党员、法律明白人构成的调解队伍,老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定期排查+主动介入+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排查矛盾,发现苗头便主动介入,用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化解。今年,矛盾调解室受理10起纠纷,成功化解10起,成功率100%。如处理家庭财产分割纠纷时,调解队伍多次上门,从亲情、法律角度劝导,助一家人达成方案,妥善解决居民“烦心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16672.jpg" />
社区警务室处置“突发事”,织密党建引领安全防护网。社区警务室推行片区民警24小时快速响应模式,与网格员、志愿者联动预警。社区党组织协调资源支持警务室工作,遇突发矛盾或治安事件,民警能迅速接警、到场并高效处置。今年,警务室通过该机制处置突发纠纷1起,预防风险1起。如一次因2户道路出行引发的冲突,民警接网格员报告后10分钟到场,控制局面、化解冲突,增强居民安全感。警务室成社区稳定坚强堡垒,党建引领下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居民安居乐业护航。
居民说事室议好“身边事”,拓宽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渠道。社区设立固定“说事日”,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民代表、楼栋长及利益相关方齐聚居民说事室,按议事规则围绕停车难、环境脏乱等社区公共事务各抒己见。今年,说事室开展议事活动2次,解决问题2个。针对小区停车难,经居民代表协商,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停车场建设纳入今年项目建设规划,目前已动工实施。社区党支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拓宽民主协商渠道,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办”,提升治理民主化水平。
落实“三个回访”,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效,完善党建引领闭环管理。
定期回访,跟踪问效,强化党建引领责任落实。对于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社区安排专人定期电话或上门回访,党员干部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详细了解当事人后续情况,观察矛盾是否有反弹迹象,问题是否彻底解决。今年,社区对4起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回访,未发现反弹情况,群众满意度达100%。通过跟踪问效,确保调解成果稳定性,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负责态度,强化党建引领下责任落实。
重点回访,精准施策,提升党建引领服务质量。针对涉及重点人群或复杂问题的矛盾纠纷,社区建立“一案一档”调解专档。为每个案件制定个性化回访方案,持续关注当事人动态。根据当事人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帮扶和服务。今年,社区对1起涉及重点人群的矛盾纠纷重点回访,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提升党建引领下服务质量。
总结回访,优化提升,推动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社区注重通过回访收集居民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不足,不断优化调解流程和方法。加强对调解人员培训和指导,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年,社区根据回访意见,优化调解流程2项,组织调解人员培训1次,为更好化解矛盾纠纷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创新。
闫家店社区“3333”工作法成效显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提升居民幸福感与满意度。下一步,社区将深化该工作法,创新调解模式,探索新途径,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居民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