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建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茶酵新生”实践团队
走进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
开展为期三天的乡村振兴实践。
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
立足闽南特色茶产业,
通过技术推广、文化挖掘与产业调研,
探索夏暑茶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为传统茶乡注入青春智慧。
东坑村作为安溪铁观音核心产区,一般只做春茶和秋茶两季茶叶。团队走访当地农户,深入了解茶农夏季鲜叶资源未能合理利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队员们向茶农介绍了“夏暑茶发酵工艺”,通过红茶菌二次发酵技术,将鲜叶转化为高附加值康普茶饮品。茶农们纷纷表示,学生带来的技术为夏暑茶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文化寻根
解码“乡茶三味”
在祥华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夜话会上,90后新茶人张龙志讲述的“味在其时”“味在其辨”“味在其投”三重境界令队员们深受启发。团队还深度了解了“茶王赛”“天天赛”等斗茶活动,通过短视频和图文记录闽南乌龙茶制作技艺,助力茶文化传播。福建省人大代表张顺儒称赞道:“年轻人的创新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茶乡的魅力。”
产业深研
对话龙头共谋发展
团队与儒家茶业开展产学研对话,围绕青年人口流失、产业链延伸等问题,探讨“康普茶加工+研学旅游”的产业融合方案。调研发现,夏暑茶的规模化回收有望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茶产业的发展拓宽新思路。
多维体验
青春脚步丈量茶乡
从种茶人书院的自然农法课堂,到东方美茶庄园的沉浸式采茶体验;从山药博物馆的产业振兴展陈,到金银花廊桥的生态景观。团队通过Vlog、图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茶乡的点点滴滴,并在社交媒体发起互动话题,吸引众多网友关注。
知行致远
赋能“乡土新生”
“这次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东坑村的每一步变迁,都藏在茶与土地的故事里。乡村的美,既要有茶树成海的自然底色,也要有人们奋斗的温度。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一的产业升级,而是要让红米有销路、孩子有出路、生活有乐趣。”实践队队长总结道。团队已与东坑村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持续推进康普茶技术落地,并联合高校设计“茶乡研学路线”,为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乡村的调研,更是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团队用专业与热忱证明:青年不仅是乡村故事的记录者,更是变革的参与者。从茶园到茶杯,从乡村旧貌到新颜,实践队既见证了自然的馈赠,更看到了人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执着。未来,祥华乡期待有更多人走进这片土地,感受茶乡魅力,共同见证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
融媒体编辑:陈晓慧
审核:一审|林坤源 二审|杨伟艺 三审|谢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