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姬 | 文
剧透警告:本文或涉及部分关键剧透
最后一集肯定是以查尔斯逆袭突围结束吧?第11集都铺垫到这了……
顶多只是龙骨村和灯塔双线并进暂时解决危机吧?伏笔太多一集怎么收得完?
超展开一点也无非是4068回去“送人头”,给查尔斯和马克提供再次相见的契机吧?
什么叫马克在太空把白老板给刀了?!
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超展开,立刻激起了大量玩家下场讨论
昨天,B站出品的原创动画《灵笼 第二季》最后一集播出,故事在“白月魁滞留太空,生死未卜”的神转折中暂告一段落,并在故事的尾声,画下了“2026,敬请期待”的大饼。让持续了两个多月的火爆又一次被点燃。第二季最后一集B站同时在线观影人数也接近了40万,创下2025年动画同时在线人数新高。这种火热情况,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三体》。
不过,你可别误会,虽然在一开头我用了24年流行的“宇宙机器人”句式,但仅仅只是为了表现这个超展开给人带来的冲击,并没有说这个故事陷入了续集狗尾续貂、编剧没活硬整的可悲情景。
相反,自《灵笼》第二季开播至今,这部动画的观众反馈用“稳中向好”来形容都属于略显保守:
数据显示,截止到最后一集播放《灵笼》本季播放量突破3亿,弹幕总数超过227万条。
即便是在动画评价向来相对苛刻的豆瓣,《灵笼》的评分也从第一季的8.3上升至8.9,这个评分在今年的动画番剧市场都是排得上号的。
可以理解为,时隔六年,B站的《灵笼第二季》依旧是国产动画市场上标杆性的原创作品。
那么,敢于给系列高人气角色“下刀”的《灵笼》,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1
在这里,给没看过第一季的观众简单介绍一下《灵笼》第二季之前发生的故事:世界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一种名为噬极兽的怪物占据了地表,所剩无几的幸存者们退守到一座名为“灯塔”的空中要塞。
在这个封闭的要塞中,人们被人为的划分为上民和尘民,社会地位与资源分配天差地别;恋爱也是足以引来杀身之祸的禁忌。
为了维持生存,“灯塔”会定期派遣名为“猎荒者”的强力队伍去危机四伏的地面搜集补给,主角马克,是前“猎荒者”小队的领袖,在逐渐接触外界的过程中,他窥伺到了颠覆认知的真相:旧世界毁灭充满了谜团,而灯塔统治背后则同样有着弥天大谎。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聊《灵笼》这部动画。
5年前,这部作品的首季刚刚完结时,我们就曾对这部口碑上佳的作品写过评论。整体对作品颇为推荐,不过,考虑到当时作品的一些不足,我们给这部作品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优点可能被消磨,缺点可以被弥补”的作品,突出的是一个未来可期,未来是神是鬼得且看后续发展——有“成神”潜质。
而第二季算是给“未来可期”的判断做了更进一步的回应,它原本的优点大多数得到了放大, 而缺陷确实更多的则是被弥补,这也是这部作品如今收获更高评价的关键因素。
2
视觉感官上的巨大提升毫无疑问是最明显的变化。
五年来,《灵笼》的故事推进可能步履缓慢,但动画的视觉表现力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并不为过——
第一季故事大多数局限于“灯塔”与“末日废土”的场景切换,加之灯塔社会的阶级固化抹杀了人物个性,导致角色设计相对简化:人物差异基本仅体现在头部建模,动作戏颇多的猎荒者小队虽然用了不少特效,但大多数情况下,战斗其实也就是载具战斗和单兵战斗两种设计就能大多数覆盖……
但随着第二季,故事的舞台进一步扩大,这一系列内容都发生了改编和扩充。
一方面,主角从灯塔坠落后,灯塔和新的猎荒者小队的故事依然还有延续,二方面,以白月魁为首的龙骨村势力的全面介入也让故事的画风呈现出了更多的变化——龙骨村在呈现上几乎完全和灯塔是两个风格。
如果说灯塔的设计语言是高度的重复,层次分明,那龙骨村就突出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场景构建上,龙骨村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虽然也是末日求生,但市井气息和烟火气息都更浓郁一些。人们可以在这里种田、摸鱼、打游戏、跳广场舞……场景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大幅度的上升。
而且仔细看场景,还相当有梗
其实场景搭建还是其次,角色呈现的多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由于有着完全不同于灯塔的技术发展路径和强调“因人而异,遵循天然发展”的培育思路,因此,龙骨村担任战斗员的“觉行者”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截然不同的战斗能力和战斗呈现方式。
比如,你可以在故事中看到肉身扛弹的壮汉,能够化身为水的年轻女孩,能摆开架势耍六合枪的小萝莉,还能看到抽刀断水,收刀优雅的白发御姐……他们不但要和种类花样越来越繁多的噬极兽战斗,还要面对近来“拾荒”的灯塔势力偶然爆发的冲突,以及最终,白老板还要和主角上天入地来一场大战……战斗呈现的复杂度和多样性也呈几何倍数的上升。
而这种故事场景和演出的变化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视效投入来提升——第二季的镜头总量超过1万,其中特效镜头高达3000多个,资产复用率极低。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何即便没有什么动画行业的认知,仅从肉眼上看,《灵笼》第二季都能呈现出更烧钱的质感。
不仅仅是模型精度和种类有了提升,细节方面的呈现也有着很多更全面的进步:比如第九集觉行者和猎荒者发生冲突时,我们不但能看到眼花缭乱的异能、机甲和枪械间的战斗,还能发现战斗设计本身和场景设计间存在逻辑上的更多巧思。
再比如,在涉及到新势力时候,也能很好的呈现出不同文化属群的文明特色。比如龙骨村里,所属河洛(故事中架空大国,原型是我国)文化圈的人们不但在生活和语言上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在战斗设计上也极力呈现了这种“文化融入”的特点。
其中特别以第三集乌兰麦朵的这段六合枪尤为精彩,在具体的招式呈现上,两分钟的近战演绎里,前半段招式套路相当纯熟,拖枪、掷枪、立地蹦枪,旋把挽枪花、上扎枪、下扎枪、扫腿枪,衔接行云流水,看的人心驰神往。
而后半段的战斗演出则完全呈现了另一种不同的风格,红色的电流脉冲从枪身激荡而出,并沿着长枪攻击的方向四散激射——遵循于世界观设计的超时代技术和传统科技在这里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流畅感让人不由得想起Monty Oum尚在人世时对《RWBY》战斗演出的打磨——你很难不为这种专注和巧思感动。
3
除了视听上的全方位升级,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灵笼》第二季的故事并没有成为技术堆砌和舞台呈现的牺牲品。
坦白来说,当我第一次看到龙骨村的呈现时,我是有点紧张的,我特别担心后续的故事走向成了“灯塔一通乱搞,风景这边独好”的叙事逻辑。诚然,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自带流量和正面传播的选项,显然能制造更大的传播噱头。
但这样的话,那么对于末日故事整体氛围营造和故事的内在洽而言显然就会有不少问题。比如,卷首语的那句故事主旨,就可能站不住脚。
不过幸运的是,故事后续的走向并没有落入虽然有效但十分俗套的设计——后续的剧情里,龙骨村并没有作为一个完全在比对灯塔,完全质疑灯塔存在价值的乌托邦。
比如虽然相比将人异化为燃料的灯塔,龙骨村确实是个世外桃源,但很快故事就告诉我们,拥有觉行者的龙骨村其相对美好的聚落其实也有自己脆弱的一面,人丁凋敝,觉行者甚少,一旦保护村落的屏障出现问题,他们也要付出极大的牺牲。这个小小的村落依然要经历生离死别,依然不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要想实现人类从玛娜生态中的全面救赎,不同势力间相互合作依然必不可少。
这种不被故事外舆情影响世界观的做法,也让故事能够更好的去做一些深层次的迭代和进化:
严格意义上来讲,第一季时《灵笼》中大多数角色的塑造依然还是以剧情和世界观传播优先,为了让观众更快接受各种突如其来的概念,角色多少有点脸谱化和标签化的痕迹。但在第二季中,更多不偏不倚的对照呈现让相当多的角色获得了更立体、更全面的展示。
此外,文戏处理上的进步同样显著。对比两季不难发现,本季大幅减少了第一季常见的“角色口述推进剧情”的手法,转而采用更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动作去呈现信息,虽然传播信息的密度有所下降,但对于可看性而言,这种处理方式让故事的沉浸体验要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最终话:当马克发现白月魁隐瞒的某些真相时,剧情并未依赖大段台词来呈现人物心境和立场的转变,而是通过角色在不同场景中的观察与互动,细腻呈现其认知转变与心理变化的过程。
可不要小看这种看似简单的处理,实则融合了特效设计、微表情调控、信息层级编排以及BGM插入时机的精准把控——这一切,都展现了制作组叙事能力的显著提升。
4
当然,虽然《灵笼》第二季在观感呈现上较第一部有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不少“尚待完善”之处——最突出的是两季动画中不断涌现的新概念和新设定较多,剧情进展过快,密集地冲击着观众的认知。而正片受限于制作周期和成本,未能从容不迫地将所有设定和故事因果都条理清晰地展开。在熟悉《灵笼》系列主题其他内容的老观众和第一次观影的新观众眼里,不同的剧情展开呈现的效果完全不同。
比如最终的结局,可能新观众看来,一个神秘的白毛酷妹好像还没来得及解释太多东西,就半路疑似领便当,不能接受。但在老观众眼里,白老板其实早就是戏台上的老将军,全身插满了Flag,这个结局虽然有让人意外的地方,但也并非没有人猜到过这种可能性。
当然,从各种细节来看,白老板似乎不会在此处发便当
平心而论,这并非《灵笼》独有的困境,而是所有原创动画都难以规避的创作难题——虽然观众常诟病国漫剧情流于表面,但究其根源,这往往不是制作团队能力不足,而是更深层的执行困境。
相较于基于经典武侠/神话母题的再创作,或是拥有原著基础的IP改编作品(观众在观看前就已熟悉核心设定),原创IP始终面临着“预算有限”与“需要构建的设定过多,传播有门槛”这一根本矛盾。近年来国产动画“网改作品爆发,原创项目缓行”的行业现状背后,其实便蕴含着这种难以言说的创作困境。
而《灵笼》已经算是国创原创IP里第一梯队产品了,按理说辨识度和破圈度都不差,但也依然无法完全从中解脱出来。尽管官方通过动画内文字说明和动画外衍生作品(如官方漫画)来补充这些未能充分呈现的内容,但对于初次接触该系列的新观众而言,很难仅凭动画就完全理解整个故事。许多设定尚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剧情就发生了颠覆性转折,这使得仅观看两季动画及衔接终章的观众往往会对故事节奏的快速推进和角色的突然转变感到难以适应。
比如是否看过官方漫画,对于龙骨村近乎修仙的觉行者的认知就完全不同
不过,好在B站独特的社区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创作上短期难以抹平的遗憾——庞大的“灵学家”(以灵笼剧情研究为乐趣的观影粉丝)群体为新入坑的萌新带来了相当难得的助益——即使新观众对前作漫画不了解、没注意到场景中的细节文字、对某些概念关系感到困惑,只需在B站搜索框内输入疑问,往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搜索对应关键词,能看到一整面超过数十万播放的内容解析
灵学家不仅只是答疑解惑,也绝对是IP的亮点和情绪的放大器。截至收官,B站相关二创投稿数量超过1.7万条,参与UP主人数超1万人,相关二创累计播放量近4亿。说实话,B站动画区大繁荣,这种场面并不容易。
这其中既有详实的内容解析和讨论,也有纯粹针对新剧集情节的搞笑整活,时不时还能蹦出个“神还原”,让你感慨《灵笼》高手恐怖如斯。
比如第三集的打戏,就被武术up主含亮老师华丽复刻
所以,无怪乎《灵笼》总制片人张圣晏在《中国电影报道》采访中,将《灵笼》的部分成功归功于一路同行的B站用户们:“《灵笼》(第二季)能在更高制作难度下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B站用户对优质国创的鉴赏力和自发传播。B站聚集着真正懂动画的观众,好作品在这里一定能获得应有的认可。”
而在片尾那句2026年,敬请期待,也说明当下《灵笼》的前进并没有就此休止。也意味着明年,B站还会将这部国创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推向一个更高峰。
关于2026年到底期待的是什么,灵学家们也众说纷纭,毕竟第二季最终来了个神转折,很多人都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后续发展。有人说,这可能是和第一季末尾一样,会辅以一个衔接二三两季的终章,有人则觉得,没准酝酿中戛然而止的大战,会是一场《灵笼》大电影,还有人说可能也会给哪个角色单独开个xx传也说不定…
不过对于喜欢着《灵笼》的人们而言,不管最后是哪一派预言家能够压注成功,我想大多数的人都应该是喜闻乐见——甭管是慢工出细活的大活还是边角预料制作的小甜品,抑或是很多人担心的“每逢终章给尾刀”,只要有东西出,那就比几年悄然无息的等待要好上许多——毕竟,之前,他们可是鸽了五年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