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家住宏葑二村35幢的葛女士和杨女士手持两面锦旗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宏葑社区,将印有“排忧解难除屋漏,心系百姓暖人心”“屋漏难题巧化解,情系民生办实事”的锦旗送到了社区党委书记韩小松的手中,以此表达对社区心系民生、为民解忧的感激之情。这两面锦旗背后,是宏葑社区在老新村改造过程中直面难题、多方协调,最终成功解决35幢尖顶房屋漏水的暖心故事。
宏葑二三村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楼栋的屋顶防水层和隔热层已严重老化,每逢雨天,居民家中就会出现“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窘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此次老新村改造将屋顶翻新列为重点工程之一,计划对原有屋顶进行防水和隔热层重做,彻底解决漏水问题。然而,当改造工程推进至35幢时,却遇到了一个“特殊难题”。
与小区内其他楼栋的平顶结构不同,35幢的屋顶为复合型屋面结构,即上部为彩钢板斜顶,下部为混凝土平顶。施工单位最初提出的方案是将上部锈蚀严重的彩钢板拆除,对下部混凝土平顶按照统一标准施工,由尖顶改为平顶。据悉,该栋楼的屋顶原来是平屋面,上部的彩钢板斜顶是90年代后加装的,产权归该楼居民共同所有,若拆除彩钢板,需居民同意方可施行。为此,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发现居民们对改造方案意见不一:部分居民支持改为平顶,和别的楼栋保持一致;另一部分居民则希望保留尖顶,担心拆除彩钢板时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房屋结构和美观。由于意见无法统一,改造工程一度陷入停滞。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宏葑社区党委书记韩小松表示:“老新村改造既要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社区依托社情民意平台,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社区多次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住建部门及居民们进行沟通,召开协调会,并反复前往35幢屋顶实地查勘,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经过多方论证,设计单位最终决定尊重原有建筑结构,在保留尖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方案:更换全新的彩钢板,做好防水层和隔热层,确保既能解决漏水问题,又能满足居民需求。施工期间,社区安排廉勤监督员每日巡查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如今,宏葑二村35幢的屋顶焕然一新。前段时间台风到来时,居民欣喜地发现,新做的屋顶经受住了连续强降雨的考验,居民家中再未出现渗漏现象。葛女士感慨道:“以前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终于不用再担心了。从征求意见到最终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跑前跑后,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社区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老新村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35幢屋顶问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各方的通力协作,展现了社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民生工程不能简单套用标准答案,只有把协商平台搭在居民家门口,让专业力量下沉到问题现场,才能找到群众满意的‘最优解’。”宏葑社区党委书记韩小松说。
通讯员:陶依颖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25/22350794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