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和Ta的朋友2》第三期镜头,扫过徐志胜那疲惫的眉眼之时,我突然意识到:有些演员站在脱口秀舞台上,就如同在老友婚礼上被强行推上台的社恐那般,只是勉强地挤出笑容,而其灵魂,早已悄然出走。
这位2021年《脱口秀大会4》里突然走红的“脱口秀花瓶”,那会儿靠着那很有辨识度的发型,再加上那特别的口音,用“卖面、卖馍、卖面膜”这种方式,把观众逗得嘎嘎乐。
那生动且有感染力的表演,让徐志胜一路冲进总决赛,最后得了第四名,就跟一颗突然亮起来的新星似的。
徐志胜的能量,源于对生活毛孔般细致的观察和毫无包袱的自嘲。
然而,《脱口秀和Ta的朋友2》徐志胜的表演,却如同那,被抽走了骨头的提线木偶一般,只剩那空壳,在强光之下,晃动着。
徐志胜印证了那一句俗语:舞台之上的灯光过于耀眼了,反而不太容易看清自己脚下的道路。
《脱口秀和Ta的朋友2》第三期的节目中,山山在放松状态下,那密集的小包袱,就如同便利店收银台上随手抓取的糖果一般。它虽比不上米其林甜点那般令人惊艳,却胜在能够随手可得的那种自然之甜。
与之相对的,是贾耗在化妆段子中逐渐变得模糊的自我,他就好像是被塞到“胡豆豆壳”之中的那个模仿者,文本更加精炼了,不过却离他自身更远了。
这种蜕变令人困惑:技艺升级的终点,竟是面孔模糊的开始?
反观鸡翅与王颖的对决,就好像是那两杯慢悠悠的白开水一般,其技术即便再是规范得无可挑剔,也难以掀起一丝波澜。
吴鼎凭借荒诞短剧的表演,脸上满是“求你快笑”的那种窘迫模样,反倒比他的段子更为好笑。
而周欣雨携带着男女议题登上舞台之际,某种潜规则渐渐浮出了水面:当某个话题成为了流量的保险箱之时,内容自身反倒变得最为不值钱。
再来看上一季的“拆二代”小块,那个时候的他,还留着一些棱棱角角呢;现在的表演呀,就好像是经过特别精细打磨的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当选手名片上的那些光彩,比舞台上的灯光还要耀眼的时候,嘴边说的那些段子,也就变成了用来公关的稿件啦。
现在我们再来看徐志胜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2》里的表现,尤为的刺眼。
《脱口秀大会5》总决赛中场休息的时候,他就曾对观众坦言:“朋友们比到现在是真没得写了呀!”
那是成名后创作力被赛事高速消耗的初次预警信号。
曾经那个能够将校园糗事、恋爱烦恼这些细碎的生活,打磨成耀眼笑料的鲜活灵魂,如今站在台上的他,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那是连轴转赶通告所带来的倦怠之感;抖出的每一个包袱,都似乎带着完成KPI的那种机械之感。
这种蜕变有着清晰的轨迹:自2022年,一夜爆红之后,徐志胜的名字,就被填满了各大综艺的日程表。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五十公里桃花坞》《怎么办!脱口秀专场》,这些综艺消耗着他的即兴以及社交方面的精力;春节晚会的亮相、常驻于《萌探》《全员加速中》这类大型户外综艺,这就要求具备充沛的体力以及较强的输出能力。
在分身乏术的日子里,哪有空间以及时间,让生活沉淀出,新的喜剧素材呢?
2025年,情况更为疯狂:3月他以“老人”之姿扎入《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五季的录制之中,在戈壁以及雪山的背景之下,务必全程投身于新老坞民的社交漩涡当中;同期,《敲开宇宙的门》依然在展现他的“独特见解”,在镜头前的互动状态需要保持得能够无缝切换。
月底,《快乐的大人》第2季开播又添一份需贡献“欢乐氛围”的任务单。
4月,他投入心血主演的电视剧《侠客行不通》开播前期的宣发与拍摄强度可想而知。
5月腾讯那档名为“年番”的巨无霸综艺《一见你就笑》上线录制,“笑能团”成员的身份,意味着他必须在不同剧组的宣传任务里制造互动、输送欢乐,配合着密集的拍摄流程周转。
如此高密度、多形态、高强度的工作倾轧,早已榨干了“沉淀”的余裕。
当他最终,带着疲惫的躯体,和尚未润色的稿子,走上《脱口秀和Ta的朋友2》的竞技舞台,那一句句,缺乏底气的包袱,和飘忽的眼神,早已宣告了创作枯竭的败局。
这表演质量的下滑,岂非是种必然的宿命?
节目组似乎中了某种怪:选手一经被推入流量的机器内,弄出的段子,总是带有一丝格式化的包装气息。
那些忽然冒出的新人,大多撑不过三期;而再度归来的“老熟人”选手呢?就如同被挤干了水的海绵一般,难以再挤出新鲜感。
我们真切期待的,是在历经大力筹划的舞台上,偶尔能捕捉到那一点真实的缝隙;是能如顶尖卓越之人那般,将深奥的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入寻常的细节里,而非仅提供那种快餐式的情绪触动。
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那些被剪成片段的选手,她们或许是拿着稍微有些生涩但很真诚的稿件来的,最后却因为“不够炸”,成了节目快速剪辑里的背景衬托。从某一角度来讲,这档节目所遇到的困境就是:它一方面说要成为喜剧演员的伙伴,另一方面却又无意间显现出工业流水线那种冰冷且机械的痕迹。
所有依靠人设支撑的笑点,最终都会变成表演者的枷锁。
徐志胜等人走红之后,在综艺合约的裹挟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
当像邱月这样带有东北特色的幽默,还能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期待,让脱口秀重新回归那个可以容纳真实、笨拙与粗粝表达的舞台。
毕竟真正令人发笑的内容,从来都不需要依靠人设这层保护壳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