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隆江镇邦山村,地处龙江下游,是革命老区村。“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村紧紧抓住典型村建设契机,依托青山绿水等优势,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品质,让乡村不断提“质”增“颜”,打造出乡村振兴的宜居空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1/142724522.jpg" />
龙江山地公园 林碧鸿 摄
夏秋之交,记者沿着平坦整洁的县道X101线一路来到邦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邦山村郊野公园。置身依山丘就势而建的公园,环山步道蜿蜒向上,登上高处后,目之所及皆翠绿,不远处的龙江美景也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从郊野公园下来,继续沿着县道行走六七百米,便来到龙江山地公园。漫步其间,各种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蓝色步道沿绿环绕,山石造景、休闲座椅散布其间,令人舒心不已。而邦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邦月湖经整治后,一泓碧水,绿树环绕,九曲桥倒映水中,加上湖边的墙绘点缀,与分布在其四周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崭新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同构成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两个公园建成之前,这些地方或是垃圾乱堆,或是被违建构筑物、破旧建筑等包围的边角地、荒废地。看着眼前的乡村美景,邦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元泉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开始整治压力不小,村民从有意见到大力支持,最终共同收获了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他一边打开手机相册,展示各处整治前后对比图,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两个公园建设过程中,村里于去年3月启动邦山村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包括对县道X101线1公里长邦山段、邦月湖四周进行风貌提升。其中,邦月湖四周共清理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30多座,完成农房风貌外立面提升100多座。“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0月份可完成建设。”唐元泉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1/142724192.jpg" />
林碧鸿 摄
漫步邦山村,村里随处可见的池塘是一大特色。10多个池塘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遍布在村里各个角落,该村在其中8个池塘投资发展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于去年底投产,是在养殖设施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方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的渔业模式,实现能源与农业的双赢,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50万元。
除了渔光互补项目,近年来,邦山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800多亩流转土地,种出“致富菜”;蛋鸡养殖场日均产蛋量约6万颗,成为惠来县第二大蛋鸡场;投资建设邦山村独立储能电站,预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0万元/年;建设邦山农贸市场和乡村振兴助农馆,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租金及经营收入约20.5万元/年⋯⋯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邦山村已初见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1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69万元、2024年的130万元,稳步向集体经济强村迈进。
利用乡村边角地、闲置地、废弃荒地,或见缝插绿打造乡村休闲娱乐场所,或转变为增收致富的能源宝地,不仅提升了乡村风貌,更惠及邦山村7000多名村民,邦山村民无不点赞。“村里现在变美了,村民走出家门就有休闲娱乐的场地,晚上路灯一亮,周边其他村的村民都过来跳广场舞,热闹得很。”村民老唐乐呵呵分享道。
唐元泉告诉记者,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邦山村将继续以风貌提升为抓手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双提升”,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