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8/29/125424722.jpg" />
撰稿 | 晓 哥
国有大行AIC股权投资试点在湖南落下关键一子,银行系资本与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正式开启。
8月18日,湖南湘江新区尖山湖畔,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松蹊,长沙市委副书记谭勇,以及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长王忆军,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艾东,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鹏涛等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这支基金的特殊意义在于两个“首次”——既是湖南省首支综合类AIC科创基金,也是首个由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创新之举。
就在揭牌仪式当天,交银投资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正式批复了王忆军就任交银投资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位在交通银行体系内拥有31年经验的老将,执掌交银投资后的首站即亮相长沙,为湖南首支综合类AIC科创基金站台。
01 多方融合,聚焦数字科技赛道
作为湖南首支综合类AIC科创基金,总规模3亿元的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由五大实力机构联合组建: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持股1%)、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0%)、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持股31%)、长沙投资控股集团(持股18%)以及湖南湘江新区国资公司(持股20%),注册地为位于湖南金融中心的湘江基金小镇。
该基金的管理权交由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交银投资旗下专业基金管理平台,交银资本将负责3亿元资金的专业化运作。基金定位清晰——依托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的科研资源与项目储备,重点投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并在全国范围遴选优质项目,引导科创企业在长沙及湘江新区落地发展。
在揭牌仪式现场,基金首批储备项目已签约亮相——北大长沙院孵化的长沙壹零壹壹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沙思维解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受益者。这种“研投联动”模式,将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这支3亿元基金背后是多方专业力量的集结:交银投资的金融资源、北大长沙研究院的科研实力、湖南高新创投的本地投资经验、长沙投资控股集团和湘江新区国资的政府资源,以及交银资本的专业管理能力。
02 国有大行AIC的湖南棋局
2020年,监管政策允许五大国有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试点。这一政策松绑为银行系资金直接进入股权投资市场开辟了通道。
据悉,交通银行旗下的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交银投资”)和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交银资本”)是母子公司的关系,在定位和业务上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交银投资主要专注于债转股业务;交银资本则凭借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可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业务。
交银投资新任掌门人王忆军是银行系资深专家。自1994年加入交通银行,历任多个核心岗位:从总行秘书处副处长、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到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2015年起,他担任交通银行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并兼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和交银康联人寿的监事长。31年的银行体系历练,使其对商业银行与股权投资融合有着深刻理解。
03 银行系AIC股权投资新趋势
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反映了银行系AIC股权投资的新趋势。不同于传统风投,银行系AIC基金更注重与地方政府、产业资源的协同。本次基金联合湖南省多家国有资本平台,体现了“资本+产业+地方资源”的融合思路。
除了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外,2025年2月,交银投资还和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二期基金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了交银安徽交汇中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此次在湖南设立科创基金,是交银投资布局中部地区的重要落子。
背靠交通银行全牌照金融资源,交银投资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为被投企业提供从初创期股权投资到成长期信贷支持,再到成熟期上市服务的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这是传统PE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
湘江金融圈认为,银行系AIC开展股权投资试点,有助于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同时为银行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探索新路径。这种模式既发挥了银行系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又通过专业化运作提升了投资效率。